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真正的鸡娃:阅读、九点睡、户外运动

真正的鸡娃:阅读、九点睡、户外运动


小区里的妈妈们总爱围在一起讨论"鸡娃经"

有人给4岁孩子报了5个兴趣班,有人晒出孩子背古诗的视频,还有人焦虑地念叨:"英语分级读到RAZ D是不是太慢了?"

我抱着女儿站在人群边缘,忽然想起《小王子》里那句话: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可惜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

真正的教育,或许不是把孩子塞进流水线,而是让她像树苗一样自然生长——向下扎根,向上伸展,感受阳光雨露,经历四季更迭。

作为一位父亲,对我家女儿来说,真正的"鸡娃"就只有三件事:

每天雷打不动的亲子阅读,九点前准时熄灯的规律作息,以及风雨无阻的户外撒欢

01

第一件事:阅读不是任务,是通往星辰大海的船票

有一次带女儿逛书店,她突然指着《不一样的卡梅拉》大喊:"爸爸!我要看小鸡吵架!"

周围家长"噗嗤"笑出声,我却特别骄傲——能把绘本情节记成"小鸡吵架",恰说明她把故事看进了心里。

朋友总好奇:"怎么让4岁孩子主动要书看?"

秘诀就藏在客厅那面"会呼吸"的书墙上。

从布书、翻翻书到立体书,从《小熊很忙》到《做最勇敢的自己》,300多本童书不是整齐列队的士兵,而是随时可以打滚撒欢的游乐场。

某天我正炒菜,突然听见女儿在客厅咯咯笑:"爸爸快看!小熊把蜂蜜罐打翻啦!"

锅铲还粘着菜叶就冲出去,果然看见她抱着《帕丁顿熊》,小手指着满页金黄的"蜂蜜洪水",眼睛亮得像装进了整个银河系。

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

亲子阅读时,孩子大脑的颞叶、顶叶会同时激活,这种跨脑区协作就像在搭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比起认识多少字、背多少诗,我更在意她窝在我怀里翻书时,小腿一晃一晃触碰我膝盖的温度。

当然也有翻车时刻”.

某晚读《永远永远在一起》时,她突然很害怕的捂住眼睛:"我不要看戈尔冈龙,不要讲,直接跳过!"

我没急着解释"这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而是直接翻过,并对她说:"咱们现在直接把戈尔冈龙翻越了!"

现如今每每拿起那本书,也不再害怕了,自己一个人也能津津有味读起来。

02

第二件事:九点睡觉的秘密,生长激素不是闹钟

朋友总羡慕我家娃每天都能准时睡觉:"你家娃真听话,说睡觉就能睡"

哪有什么魔法,不过是把"睡眠优先"刻进全家DNA

自从看过《我们为什么要睡觉》里的研究数据:

儿童深度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清醒时的3倍。

我家就开启"晚间生存模式"

六点半吃完饭就关掉刺眼顶灯,全家进入"黄昏模式"

七点玩具开始"回巢睡觉",大人的手机集体"消失"

八点浴室变身"泡泡王国",用绵密泡沫洗去所有喧嚣;

八点半的睡前故事不是任务,而是通往梦乡的摆渡船。

有次加班回家已八点四十,推门看见女儿穿着恐龙睡衣满屋跑:"爸爸!我抓到一只发光萤火虫!"

定睛一看,妈妈正举着手机电筒陪她玩手影游戏。

那一刻突然明白:

规律作息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给孩子稳定的安全感。

就像潮汐知道何时涨落,候鸟明白何时启程,孩子也需要可预期的生活节奏。

当然也有意外。

有次露营看星星玩嗨了,回家已近十点。女儿眼皮打架还在嘟囔:"小星星说晚安了吗..."

我没说"赶紧睡",而是打开手机播放白噪音:"你听,这是星星打呼噜的声音。"

结果她秒睡的模样,活像只电量耗尽的小考拉。

03

第三件事:户外运动,最贵的早教在天地之间

见过太多孩子:

能在乐高桌上搭出埃菲尔铁塔,却分不清柳树和杨树;

能准确说出恐龙学名,却不敢光脚踩在草地上。

我家女儿的"自然课"永远在户外:

在公园追逐飘落的花瓣,光脚踩被太阳晒暖的石板路,把银杏叶堆成金色城堡或做成面具。

蒙式教育里有一个理论:

孩子的认知发展,70%来自感官体验。

粗糙的树皮教她什么是"纹理",湿润的泥土告诉她"柔软"的千姿百态。

上周她突然指着云彩喊:"爸爸快看!天空在吃棉花糖!"

这种灵光乍现的诗意,是多少培训班都教不会的礼物。

周末的植物园是我们的秘密基地。

当她蹲着观察蚂蚁搬家,我不会说"快起来脏"

当她执意要爬那棵歪脖子树,我不会喊"危险"

当她用狗尾巴草编出歪歪扭扭的戒指,我不会嫌"不漂亮"

毕竟,被露水打湿的裤脚,比无菌室里的塑料玩具更有生命力。

04

有一次幼儿园开放日,老师特意跟我说:

"孩子专注力特别好,手工课能安静研究半小时

午睡不用哄,到点自己爬上小床

户外活动时,其他孩子怕虫子,她却蹲着给西瓜虫盖树叶房子..."

回家的路上,晚风送来桂花香。

女儿突然仰头说:"爸爸,我今天特别开心。"

"为什么呀?"

"因为早上的太阳是荷包蛋,中午的云朵是棉花糖,现在的风...是桂花味的冰淇淋!"

你看,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拔苗助长。

当我们:

把阅读变成探索世界的望远镜;

把作息调成符合生命节奏的钟摆;

把户外运动当作打开五感的钥匙;

孩子自然会生长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阳光雨露,向阳生长!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