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班级“游戏节”,玩转课间十分钟
“老师,小古把小腾的脸划破了,两个人打起来了。”
“老师,小林追着小伟跑,不小心摔倒了,两人都哭了。”
……
刚开学一段时间内,我带的班级课间总是“祸事”不断,纪律委员时不时来办公室告状。
作为班主任,我颇为头疼,课间加强巡视和监督,纪律委员记名字,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是因为学生课间除了闲聊打闹,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做,才会上演各种“闹剧”。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间有趣事、有乐事可做呢?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莫过于游戏。
正值学校大队部倡议每个班要打造自己的班级特色,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打造我们班级的“游戏节”,让学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于是,我利用“班级树洞”向全班学生征集课间十分钟大家喜欢的游戏活动。
话题一出,学生们一下子就炸锅了,三五成群自发讨论起来,最后提出了许多好点子。
经过整理,我们初步罗列出以下六类游戏活动(见表1)。
游戏活动 表1
看到这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们都蠢蠢欲动,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行动起来。
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这么多游戏,我们怎么安排全班学生合理有序地玩呢?
于是,学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开始出谋划策,最后形成一个初步方案:
1.全班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定1~2名管理员,负责维持秩序和做记录;
2.管理员由学生自主申请,大家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自己喜欢的游戏;
3.每过一段时间换一批游戏道具,让同学们保持新鲜感。
就这样,我们班的“游戏节”开始试运行了。
第一天,学生们带了手工花灯、创意折纸、钻石画、数独游戏、华容道、成语接龙桌游、速算24点、舒尔特方格、俄罗斯方块、跳房子、桌上冰壶、动物小说等,然后由若干管理员分成四个区域管理。
课间,学生们都热情高涨,这里看看,那里望望,教室里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可是,一天下来,管理员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于是,我们复盘讨论:有的游戏项目特别受欢迎,排队学生太多,课间时间太短来不及玩;有的游戏需要安静的环境思考,同学们太吵就不能顺利完成;还有的学生作业没有完成也来排队,影响了组长收作业的速度;有的管理员操作不太熟练,有点手忙脚乱……
我告诉学生们,第一天操作出现问题很正常,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做出调整,使我们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更有意义。
于是,针对管理员提出的问题,我和学生们协商后作出以下调整:
第一周人人可以试玩,每人发三张游戏券,当天课堂作业完成了,可以使用游戏券来各区排队,一张券玩一次。
若管理员发现有不遵守规则的同学,有权回收他的游戏券。
从第二周开始,结合原本的小组评比规则,每周给获胜小组分发相应的游戏券。
游戏券实名制,不可转让。
慢慢地,学生们基本适应了新的游戏规则,能够互相谦让、愉快地玩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也有学生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和任课老师参与。
老师们不自觉地被学生们的热情影响,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比赛拼图、套圈,一起玩桌球、跳房子;还有的老师教学生玩他们儿时的游戏,像跳皮筋、翻花绳、抓石子等,真正实现了师生同乐。
教室里呈现出一派和谐互动的画面。
“王老师真厉害,一次可以踢100个毽子呢!”
“陶老师,快来和我们一起玩走迷宫吧!”
“李老师,这个24点怎么算啊?可以教教我吗?”
……
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关系的和谐也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们也愿意积极地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把游戏的热情带到课堂互动中。
例如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作文,很多学生就写了课间玩区角游戏的真实感受;数学课上,老师以课间游戏导入,快速地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英语课上,聊到一个话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class?”学生们会真实地表达:“I usually play games with our teacher. We’re
very happy.”
当再次收集“班级树洞”的纸条时,我有了更多惊喜的发现。
以前收到的更多是学生告状式的“吐槽纸条”,现在则多是一些温情和快乐:“现在课间最期待的就是去益智区玩九连环,只要我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就能去挑战了。”
“老师,我想申请做下周的游戏管理员,我家里有一套新玩具,我想带来给同学们玩。”
……
在班级“游戏节”的影响下,课间十分钟的教室不再是学生无聊打闹的场所,而是有序游戏、快乐交流的天堂,是师生同乐、学生互动的乐园。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