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夸着夸着,就成真的了
一
有位教育界的朋友曾经自豪地讲述自己如何让她的老公走进厨房,烧起菜来,而且越烧越好的。我们听了都笑死了。
朋友家里烧菜原来一直是朋友的,如果老公偶尔烧一点菜,也会嫌他烧得不好吃。结果,每天下班后,还要拖着累垮的身体,烧菜给老公和儿子吃。
后来,她改变了思路,老公一进厨房,总是找亮点夸,当面夸,在旁人面前夸,尽管刚开始,菜真的不如意。夸着夸着,老公菜就越烧越好了。
后来,朋友下班只需看看电视,等着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开吃了。
二
其实,这在卡耐基写的《影响力的本质》中也提到了这种夸的做法:
“夸奖他人每一点微小的进步,由衷地赞许,不吝啬赞美之词。”
您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总被妈妈夸 “字写得真工整”的小朋友,后来作业本越来越整洁;
幼儿园老师总说 “乐乐特别会照顾人”,现在这孩子真成了班里的 “小暖男”。
教育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夸着夸着,孩子就朝着你夸的方向长大了。
三
前文也曾经说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特别有名的实验。
他在一所小学随机选了一批学生,告诉老师这些孩子 “潜力巨大”。
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这些原本普通的孩子,成绩居然真的突飞猛进。
秘密就在于老师看他们的眼神变了,课堂上多了赞许的微笑,作业本上多了 “你进步真大” 的评语,连说话的语气都带着信任。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 “期待效应”,说白了,你怎么看孩子,孩子就会怎么长。
四
可我们有些家长朋友,习惯于挑刺儿。
明明孩子作文写得好,出口就变成 “这篇比上次强点,但跟班里小王比还差得远”;
孩子主动洗碗,第一反应是 “洗得慢还费水,还不如我自己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7% 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否定,对学习产生过抵触情绪。
明明想让孩子进步,却因为不会夸,把孩子越推越远。
“自己来”,那真的要大人一直都“自己来”了。
五
朵朵以前数学总考七十多分,妈妈天天念叨: “你怎么这么笨,应用题都看不懂。”
后来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她试着换了个法子。
朵朵算出一道复杂的应用题,她就说:“这思路太清晰了,妈妈像你这么大时,想破头都想不到。”
孩子画了幅歪歪扭扭的画,她又说:“这颜色搭配得真有创意,将来说不定是个小画家呢。”
您猜怎么着?半年后朵朵数学考了九十八分,见到人都乐呵呵的,眼神里全是自信。
六
大人的嘴巴就是孩子成长的魔法棒。
当你说“你真懒,啥都不干” 时,孩子可能真的越来越懈怠;
但如果你说“你擦桌子真用心,家里因为你变得更干净了”,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有价值,下次会更主动。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理想的自己”,大人的夸赞就是一把钥匙,能帮他们打开通往那个自己的大门。
七
夸赞有讲究,真正有效的夸赞,善于发现亮点,讲究 “夸具体、夸过程、夸努力”。
孩子背会了古诗,别只说 “真棒”,可以说:“你每天坚持读两遍,连最难的押韵都记住了,太有毅力了!”
孩子帮忙摆碗筷,不妨说:“你把每个人的筷子都摆得整整齐齐,想得真周到!”
这样的夸赞,能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下次更有动力。
八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相信。
相信孩子有变好的能力,相信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进步。
当我们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待孩子,用饱含善意的语言鼓励孩子,那些被我们夸出来的优点,就会像春天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下次孩子做了件小事,不妨说出它的亮点,真诚地赞一句:“宝贝,你做得真棒!”
说不定,你会见证一个小小的奇迹。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