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其实不难,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情绪价值
一、
“妈,我这次数学又没考好。” 当孩子垂头丧气说出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皱着眉头说: “你是怎么搞的?怎么又没考好,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学?”;另一种是蹲下身子抱抱孩子:“没考好肯定很难过吧,来,我们亡羊补牢,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别小看这两种回答的差别,它藏着教育的底层密码——情绪价值。
二 、
什么是情绪价值?不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上有个 “情绪 ABC 理论”,比如面对考试失利这个事件(A),家长对事件的看法以及处理方式(B),最终决定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这其中(B),家长对事件积极的看法以及处理方式,就是给孩子提供了高情绪价值。比如开头的的第二种做法,蹲下身子抱抱孩子,安慰孩子,并一起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给情绪价值下作出解释了。情绪价值,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情绪来创造的价值。简单来说,情绪价值就是一个人能够给他人带来的愉悦、舒适、被理解或被激励的感受。再说得更简单一点,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就是不管事件(A)如何,通过家长(B)的看法及处理,孩子都能感到舒适(C)。
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8% 的孩子认为 “父母的理解比批评更能让自己进步”。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很痛的词,当你成熟了,你不一定会得到什么,却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而好的教育,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托底的力量。” 这份托底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来自情绪价值。能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或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
四、
杭州的一位爸爸就把情绪价值玩明白了。女儿哭着说: “手工课做得最差!”爸爸没有急着说 “没关系”,而是掏出手机拍视频:“家人们谁懂啊!我女儿今天做了个超有创意的‘抽象派’作品!” 女儿破涕为笑,第二天主动找老师请教技巧。这种把 “失败” 变成 “成长契机” 的智慧,就是情绪价值的魔法。《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又何尝不是一个善于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而那个动不动就对贾宝玉动家法的家长贾政,却又令人感觉到是多么的无趣,这样的人有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了吗?
五、
情绪价值不是一味哄着、惯着,而是让孩子在被看见、被接纳的环境里,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获得面对问题的底气。就像《正面管教》里说的:“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好。” 当我们用 “我相信你可以找到办法” 代替 “你怎么这么笨”,用 “我们一起想办法” 代替 “这点事都做不好”,孩子收获的不仅是安慰,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六、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压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 24.6%。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情绪价值就是孩子心灵的 “防弹衣”。就像孙俪在教育孩子时,会认真听等等和小花分享学校里的 “鸡毛蒜皮”,哪怕是 “同学抢了我的橡皮” 这样的小事,她都会蹲下身子认真回应。这份尊重,让孩子愿意永远对父母敞开心扉。
七、
想给孩子情绪价值,其实没那么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用心倾听与理解
当孩子说话时,停下手中的事,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不要急于评判,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即便你不完全认同。比如孩子说因为朋友抢了他的玩具而难过,你可以说 “被朋友抢玩具,你肯定很不开心吧”。
给予积极的反馈
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具体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例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你可以说 “你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很鲜艳,细节也画得很丰富,看得出来你很用心”。
用鼓励的语言代替批评和指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你可以说 “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哪些地方没掌握好,下次肯定能进步”。
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让他们冷静下来,可以抱抱孩子,轻轻拍拍他们的后背,等情绪平稳后再沟通。教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比如通过绘本、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情绪,并且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哭闹或发脾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避免争吵和暴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