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男孩驱散紧密相随的孤独
当前,独生子女已相当普遍,独生的环境,易使孩子产生孤独的性格,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不少孩子不爱讲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孤僻。有位独生子女说,作为孩子,有些话题和父母是谈不来的,自己平时很多心事只能放在心里,快乐和忧伤都是自己一个人承担。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的吴世煌教授说,目前在一些城镇地区,独生子女比例占到90%。他们是“心理脆弱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专家认为,孩子们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每天都陷入紧张的人际关系中,极易受到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独生子女中有多少人在孤独中挣扎呢?调查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是令人满意的,但是自述“感到孤独”的独生子女也达到了约20%,其中,感到非常孤独的为6%,感到比较孤独的为13.9%。据1997年的一项大型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福建五大城市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中,“最让人担忧的问题”里,“孩子孤独、有压力”仅次于“老龄化”,居第二位。当然,孤独也不仅仅是独生子女独有的心理问题,很多非独生孩子也会感到孤独。
初三学生李谊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呢?想找个说心里话的都没有,我该向谁说说我的感受呢?感觉好孤单啊。同学们都忙着上课做作业,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彼此之间住得也很远,平时连个聊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在一起玩了。我觉得自己的世界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小,越来越单调。多么希望不这么孤独啊,好渴望跟爸爸妈妈或同学们聊聊天,就像小时候那样,快乐无忧。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变得多彩多姿,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而不是充满了这可恶的孤独感。”
据调查,14.8%的孩子自述“没有什么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现在的独生子女实在是太孤单了,钢筋水泥、高楼深院仿佛给他们构筑了一个个小笼子,而与电视、电脑、游戏机的亲密接触,又使他们与别人离心离德。近日公布的“北京市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显示:有20.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独,有22.5%的孩子表示“我没有知心朋友”,有45.6%的孩子相信“多数人是不可以信赖的”,有36.1%的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唠叨,老师在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和谁诉说。
这种孤独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一方面自认为已经是长大成人了,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不愿意再被当做小孩,希望别人尊重、理解他们;另一方面,由于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还较差,又十分眷恋、依赖父母。孩子与人交往、社会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而需要的性质也有所变化。他们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心变化,有了秘密,自我交谈的时间有所增加,在与人交往时变得不那么坦率,即使是面对亲近的人也有所保留。他们不仅难以与长辈沟通,在同龄伙伴之间也不容易找到真正“心心相印”的知音,因而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作为父母,不能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东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都应该抽空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哪怕孩子不愿意说,多说一些关心的话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他会因此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而不至于陷入到孤独的泥淖之中。如果孩子长时间地陷入孤独,就可能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甚至患上抑郁症。那样将得不偿失,父母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孩子的健康成长。
(1)父母需要改正观念。有些父母其实在无意间就为孩子的交际能力设置了很多障碍,比如,告诉孩子不能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年纪还小不要跟异性交朋友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2)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不管父母有多爱孩子,也不管家庭条件有多么优越,父母切忌事事包办。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让孩子碰碰钉子,尝尝苦头,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走出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的天地。
(3)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应该让孩子及早明白这样的道理。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会减少孩子自闭抑郁的机率。
(4)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情商即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一个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秀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别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
(5)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华。心理学家说:“如果孩子有某个方面的特长,就一定要给他机会展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这对他的交友很重要。”比如,你的孩子很擅长打篮球,就可以让他在篮球场上展示自己的天赋;孩子唱歌好听,就要鼓励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等等,不能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而限制孩子的特长发展。
(6)引导孩子正确地交朋友。父母往往会有一些交友的习惯,所以也特别希望孩子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交朋友,一意孤行,到最后就只能和孩子吵架。可能父母是出于好心,害怕孩子从朋友身上学一些坏习惯,但是在和孩子提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持“软”态度。听一听孩子说的,看看有没有一些道理。比如问问孩子在这个朋友身上学到的东西,是不是有父母看不到的益处。
(7)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朋友。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可能父母说的一些建议都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孩子接受的话,一定要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直截了当地阻拦是不行的。
当他有了新的朋友,一般会愿意和家长聊天,比如“我今天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哪方面比较强,但是哪方面就比较讨厌”等等。这时候家长就要抓住机会,帮他来分析,帮他去了解这些。父母也可以附和孩子,在你的同事里也有这样的一些人,你是怎么对待那位同事的,或者大家是怎么对待他的。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孩子性格孤僻怎么办 帮孩子驱散紧密相随的孤独》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