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三岁女儿想买手机

Q:我的女儿三岁,看到电视的手机广告就吵着要买,怎么跟她说“不”?

A:相信没有人否认电视广告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电视广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连三岁小孩对广告词也能朗朗上口,这是因为幼儿节目广告化了。厂商利用孩子熟悉的卡通人物或商品玩偶作为代言人,吸引小朋友想拥有的欲望,也因此商店经常上演孩子哭闹要买东西的戏码。

双职工家庭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趋势,让有消费能力的父母都乐于满足孩子的索取,造成孩子没有正确的金钱消费观念。现在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打工赚钱,目的只为了买名牌商品;而先享受后付款的信用卡,更容易让孩子陷入无能力偿还的寅吃卯粮窘境。上述现象不得不让家长深思,是不是该负起从小教导孩子正确消费观的责任呢?

让孩子明白钱是父母辛苦赚来的

当年在美国居住时,有一次下班后要去超市买菜,途中想起皮包里没有现金,坐在车子后座的三岁儿子天真地提醒我:“妈妈,你可以去银行的机器拿钱!”他真的认为只要妈妈按几个键,钱就会从机器的口中吐出来。他会如此天真,是因为我忽略教育他了。因此在下个月领薪水时,我带着他看园长开支票,再带他去银行存支票,让他了解妈妈需先将辛苦工作的酬劳存入银行,才能有钱提领。在全程的参与下,他终于了解钱从哪里来。

让孩子了解商品的价值

常听到长辈以“吃米不知米价”这句谚语训诫孩子不知物价。孩子如果不知道商品的价值,便无法要求他们珍惜物品。我的孩子到现在仍绝不买未打折的商品。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

儿子小时候很喜欢玩“乐高”,当他到玩具店看到新产品时,会问我“等于几瓶牛奶?”(当时牛奶一瓶约一斤,售价一元),只要超过十瓶牛奶,他就会决定等到特价时才买。我用牛奶让儿子学习物品的价值,是因为玩具属于非必需品,当它与必需品作比较时,更能凸显非必需品没有立即购买的必要性。现在,儿子已高一了,不仅不崇尚名牌,更是“菜市场货”的爱用者,只是现在的换算品已从牛奶变成“妈妈要上几堂课”了。不过,“书”在我们家是属于必需品,也是唯一可以照定价购买的。

建立理性的消费行为

父母可以在每次购物前先告诉孩子今天要买什么东西?并解释为什么需要买?(如面包吃完了、鞋子太小了,或庆生礼物等),尽量不要因有赠品或打折促销而产生行动性的消费行为,让孩子建立不论多便宜,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就是浪费的观念;也尽量以现金支付,避免以信用卡付费,如此孩子才有机会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金钱交易。

你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钱(从十元开始),让他自己决定买什么东西,刚开始他可能会马上花掉,但后来发现十元不够买他喜欢的物品。此时,你可以建议他存下来,等存够了再买,让他养成储蓄的习惯,也学习延缓即刻的满足和欲望,而经过等待的拥有,会让人更懂得珍惜。

要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需要父母多费心并坚持原则,平日减少以物质来奖励孩子,如此,孩子才能体认关怀他人胜于拥有名牌。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