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原则

 

 

 

确定以劳动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教育的素养目标在注重发展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劳动品格的塑造。同时,劳动素养的进阶性意味着表现性评价应体现劳动实践的进阶过程,由相对简单的实操和重复训练逐渐转向复杂的技术运用,再到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对学生正确、积极劳动价值观的塑造。

 

以任务作为劳动评价的主要载体

指向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应以任务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和技术,取得预期的劳动成果。同时,只有明确劳动任务,落实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劳动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应具体、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符合学生劳动心理和劳动认知,但也切忌过于空泛,让学生失去主动劳动的具体方向,最终导致劳动动机的丧失。

 

营造真实的劳动评价情境

从劳动教育的内涵来看,劳动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设计劳动情境时,应尽可能具体、真实,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和职业兴趣,增加学生真实的劳动体验。例如,中小学可以与周边企业、工厂、农场等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真实劳作环境。但在设计劳动情境时,切忌盲目为了追求情境而超出学生的劳动能力水平。另外,由于一些劳动是在户外开展,情境设计还应考虑到可进入性和安全性。这要求评价者在设计劳动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家庭、学校和周边社区/乡村的地理环境。

 

制定发展性评分规则

以发展为导向的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区别于一般纸笔评价的重要特征。在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时,应为学生提供翔实的动手实践、意志品质等劳动素养评分规则。

 

这样的可操作性评分规则有两个显著作用:一是教师参照评分规则,对每个学生各个维度的劳动表现进行评分,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翔实的劳动表现评价报告。二是学生参照评分规则,知道优秀的劳动表现是怎样的,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格。

 

因此,设计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应尤其重视发展性评分规则的设计与形成。它既能体现学生理想的劳动素养水平,又是衡量学生实际劳动素养的重要根据,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