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我是为你好”有毒!高情商的家长这样做

 

 

 

情绪和感受比道理和要求更有力量


董丽燕(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最近接到了不少类似的咨询案例,都显示出一个规律:孩子的问题程度与父母的“用力”程度成正比。而“用力”的家长很多是所谓的“考一代”,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二代”们像自己一样优秀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结果,孩子的表现往往与家长的期待背道而驰,孩子丧失了学习动力,即使明白道理但却有气无力,被焦虑、抑郁、压力笼罩,甚而爆发激烈的亲子冲突,导致家长焦虑、孩子抑郁。
为什么父辈“不用扬鞭自奋蹄”,孩子却“抽断鞭子不迈腿”?一位深受双相情感障碍困扰导致高二退学的“00后”博主说:“虽然我也在工作,但我不反对啃老,生下来有块肥肉给我,我凭什么不吃呢?”可见两代人天壤之别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会产生高低不一的奋斗动力。没有了生存压力的“考二代”们,在父辈营造的“城堡”里,需要的是生活实践和情感的体验,需要的是自主的生长空间,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是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的需要自然比父辈青少时代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实现阶层跃升更显“高级”,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对他们来说,想要让他们产生学习动力,关系融洽、情绪积极、内心舒服,比家长说大道理、演苦情戏、督促陪读更有效。也就是说,衣食无忧的新生代,更注重内心的体验,更愿意体验和彰显生命的独特,他们自身的情绪和感受,比家长、老师的道理和要求更有力量。
因此,当孩子们被理解、被尊重,兴趣发展、探索世界(比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家长将自己的想法、情绪、理想以爱的名义强加在他们的头上时,他们蓬勃的生命力就像失去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自然会枯萎。
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是和你一样的生命主体,需要尊重他的“主权”“领地”“边界”,否则所谓的“爱”就变成了入侵和冒犯。并且,从发展孩子自主意识、自我成长需要来看,父母角度的“要求”不如“建议”,“建议”不如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达成目标。

 

放下“执念” “尊重与无条件的爱”才会发生


果海霞(北京市东城区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做青少年心理咨询,感触颇深。在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中,最难影响、最难疗愈的不是青少年儿童,一旦这些被困在心结里的孩子们被看到、被理解、被支持,他们很容易走出来。往往是送孩子们来咨询的父母们,他们执着在自己的信念里,坚持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咨询师要花比孩子多几倍的精力去影响家长,有时甚至还被拒绝。
如果说,很多父母手里都紧紧握着一把无形但很有力度的剪刀的话,这把剪刀就是父母带着来自自己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经历中累积的优越感、成就感或是失败的人生经验等,用“你要听我的,我都是对的、我是为你好”来控制孩子。
拿着这把“剪刀”,一些父母剪掉了孩子天生的兴趣爱好的翅膀,同时给孩子插上了自己的翅膀。
父母如何给孩子适度的爱,不让爱成为牢笼和枷锁?这个题目很难给一个标准答案。因为父母们是不一样的,认知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对爱的理解与表达方式不一样。有一些共性的原则父母可以做到——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是需要被充分尊重和允许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来自父母放下执念的没有任何私欲条件的爱。每个孩子从出生就带着自己的翅膀的,只是需要我们看到他那隐形的翅膀。

 

别让“经验主义”曲解了爱


冯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党委副书记):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让“经验主义”曲解了爱。社会日新月异,时代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5G时代的到来,让孩子们所处的环境,遭遇的人和事,和父母的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父母还沉浸在自己原来的世界,愿意给孩子讲经验、做导师。孩子可能尝试用父母给的经验处理遇到的问题,发现不管用,解决不了遇到的事。轻者孩子慢慢不相信父母的经验之谈,重者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问题。
一些父母常说:自己舍不得吃穿,舍不得花费,甚至放弃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父母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有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有负罪感。这是在用爱绑架孩子,甚至是在用爱伤害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该吃要吃,该花要花,需要工作就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一个自己都不能生活得很健康、幸福的人,又怎么能培养出健康幸福的孩子呢!
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是别样的爱。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孩子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希望将自己走过的弯路都告诉孩子,让孩子的人生之路宽阔平坦,一帆风顺。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家长暗自神伤。其实,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应该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如果没有面对错误的机会,孩子是很难全面成长起来的。正确地面对错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也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人生的课题,我们不能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和孩子一同成长是爱的最高级别。我们父母都没能持证上岗,随着孩子的降临就匆忙上阵,我们必须和孩子一同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社会化成长需要家校合作


赵刚(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到底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这是绝大部分为人父母者需要学习的科学。让孩子活好、活出精彩,家长的愿望可理解,但不能被肯定。我曾写过一篇“教子要有平常心,教育需要大胸怀”,文中有句话:“人类教育目的其实既复杂又简单,首先培养一个人能活着,再引导他能活好。”如今,许多家长本能地期望孩子能活得更好,但包办溺爱的教养方式、命令强制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连自食其力活着的技能都没有了,童年的人性之乐消失了,何谈人生美好?
人之为人,社会性是区别其它动物的根本属性。孩子在未成年人的18年间,以与家人相处的亲子关系为主,幼儿园、学校时期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是他最早的社会关系,培养与人相处的生活智慧,如果让孩子回避学校这些养成集体性意识的场所,成人后随之而来的亲密关系、亲邻关系、亲属关系、亲朋关系就难以适应和融入。当下许多高学历的人走向社会遇到这些关系问题,由于不良的养育行为,弃职、啃老、“躺平”等现象的出现,就是这种以爱的名义毀掉孩子的真实写照。
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质量起着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功效更多地反映到孩子的生活能力与社会化水平方面。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不仅是家庭教育水平的反映,也体现到现代教育管理和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家庭教育现代化,需要家长教育、家长参与,推动家校合作、亲师协同,力争教育的最优化。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