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应彩云:集体教学应在关怀童心中开展


应彩云:上海市特级教师、著名幼儿教育专家

 

在一日活动的计划中,幼儿教师始终对集体教学活动投注较多的热情,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高效率地完成着教育任务。于是,我们总在步步为营的设计中,努力使孩子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可是,有时候,我们真的无法了解孩子的情趣。 

我曾经带班参加少儿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当时,我很骄傲,因为我指导大班孩子能合唱三声部的《小乌鸦爱妈妈》。记得为了参加比赛,我们不时地“加紧”排练,随着合唱声音的日趋和谐,我越来越兴奋投入,直至体会成功的快乐。  

我以为,孩子和我一样,学习技能、沉醉乐声、感受成功。但是,在这群孩子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自由吟唱环节:每个孩子唱一段自己喜欢的歌,表达对幼儿园的记忆和情感。活动中,气氛很热烈,几乎每个孩子刚开口,其他小朋友就和着一起唱起来。令我纳闷的是,没有人唱《小乌鸦爱妈妈》。于是,轮到最后一个孩子时,我提示:“嗳,唱《小乌鸦爱妈妈》!”几乎所有的孩子“嗯~”地摆手否定,她只停顿了2~3秒,就唱起了《国旗国旗真美丽》。 

众目睽睽之下,我挨了一闷棍。 

我拉过一个孩子问:“干吗不唱《小乌鸦》?”    

他没心没肺地说:“《小乌鸦》老是唱老是唱,不好玩,没劲!”  

我不甘心:“《国旗国旗》有啥好玩?”    

“很神气!像解放军!”说着,摆手阔步地走开了。

 

瞧!我们热衷的事情,未必能燃起他们的热情;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未必是他们的爱好。所以,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教育任务,而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那么教师的教学因一厢情愿而变得没有生气,孩子的学习因机械而变得没有想象力。这样的教学双方,将以孩子无法体验式的“不好玩”和教师吃力不讨好式的“职业无趣”,度过相处的成长时光。    

于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好玩”几乎成了我研究教学的重要原则。有一次,和朱家雄教授一起观摩教学现场,针对一个数学操作情景,朱教授问:“凭什么孩子一定要这样做?”    

是啊!凭什么?   

以后,在研究教学时,朱教授的质疑经常萦绕在我脑际:凭什么孩子要跟着你这样做。这让我潜心琢磨孩子的需求。  

教授歌曲《三只猴子》前,我在教室的美工角里画着教具。   

一群孩子围过来和我攀谈:“小猴子怎么啦?”     

我介绍:“在床上跳着玩,头上起包了。”     

“啊!是撞到了吧?”孩子好奇。    

“是啊,这是很危险的,你们不要在床上跳哦。”我头也没抬地教育起来。   

“可是,小猴子一定觉得好玩才这样的。”善解人意的声音。    

我抬起头:“你们觉得,在床上跳好玩吗?”“好玩啊!”几乎异口同声。    

我诧异:“可危险哪!”     

“不要撞到就行啦……是啊,我们哪有那么笨啊……要么一个一个轮流跳,要么听口令一起跳……”孩子们七嘴八舌,大有好好玩一把才过瘾的模样。   

我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们,教学思路浮上心头:“好!我们玩一把。”

《三只猴子》的第一教时,主要目的: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可是,凭什么孩子要一遍一遍“呆呆”地听歌曲?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知不觉中一遍一遍地感知歌曲?    

玩跳床!活动主旨:安全地玩跳床——聪明地玩跳床——步调一致玩跳床——熟悉新歌。

    

活动的第一环节:怎样跳床才不会撞包。孩子的想法是:要听口令有节奏地跳,就不会撞到。于是,听歌曲,分组自主有节奏地玩跳床。 

活动的第二环节:按规定的节奏玩跳床(争取获得玩蹦蹦床的自主劵)。孩子相互配合,团结一致的练习。于是,听歌曲,分组合作自编节奏玩跳床。  

活动第三个环节:听着音乐一起哼唱新歌。在玩兴和体力都到达高点的时候,休息是孩子需要的,静心听歌曲是我需要的。在反复多次的歌曲感知后,歌词和旋律已经随风潜入般地融入孩子的身心。所以,当前奏响起,孩子们唱出三段歌词,已经是水到渠成般地自然流露了。  

每次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玩得很嗨,观摩者在恨不得上前帮一把,也都以为是关于合作学节奏的主题,只有我还牢记着教学初衷:学唱新歌。    

这样的活动,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特征中,有效完成着教师的教育目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学得欢快、老师教得轻松;这样的活动,使教学目标完成得一气呵成,了无痕迹。这样的活动,满足孩子的童心需求,同时成就教师的教育。这样的幼儿园生活,使孩子拥有了幸福的幼年时光、老师拥有了成功的职业生涯。    

所以,当下有效教育的研究,几乎就是孩子需求的研究了。    

在实践中,我经常颠倒“好玩”和“有价值”的位次。因为,我真切地感到,如果孩子不投入,那么我们的“有价值”只能在生硬中,成为孩子事不关己的条例。    

当下的需求,除了孩子的年龄特征,还和生活背景有关。在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类似这班孩子对比萨饼头头是道、而那班孩子对萨为何物“木”知“木”觉的情景并不少见。所以,了解孩子的生存状态,也是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 

我曾经用绘本《跳舞吧!小雅》开展了舞蹈学习活动。其中,我用一段《天鹅湖》的双人舞,期待孩子在憧憬美妙的仙境中学习舞蹈。果然,女孩想象着自己是公主、男孩想象着自己是王子,很投入地学习每个动作。我很得意地得出结论:每个孩子都期待成为公主和王子的。    

不一定!   

另一次借班上课,依然是《跳舞吧!小雅》,依然是美轮美奂的《天鹅湖》。当然,我询问“谁想做公主”时,所有的女孩都争先恐后。可是,当我问道:谁要做王子。那个班的男孩一边红着脸一边往后缩地摆手:我不要,我不要。一时,我很窘迫:怎么会呢?    

望着他们害羞的神情,我猛然意识到:这可能是群不爱好柔情的男孩。    

我立刻打开另一段舞蹈视频《海盗》,再次激发:谁要做海盗?所有的男孩“我”,硬朗应答的同时,已经跃跃欲试了。    

我松了口气:管他是王子、还是海盗,只要让你喜欢跳舞,就是今天的“王”道! 

瞧!男孩有以柔肠为优的,也有以豪情为侠的,这是由他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决定的。我们在不必强求的同时,应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不同喜好,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育顺利开展。    

尽管工作了那多久,尽管一直努力地解读孩子,可是,真正了解孩子了吗?  哦!答案依然是心虚的。    

了解孩子、拥有童心,恐怕是我们幼儿教师一辈子的职业追求。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