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为什么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为什么越禁止,孩子越要做?

 

前几天闺蜜群里有位妈妈吐槽: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难养了!

吃饭时,越不让用手拿,孩子反而越喜欢直接用手抓;

画画时,越不让在桌子上画,结果墙上、桌子上,都被一通涂鸦;

玩玩具,越不让他乱扔,结果客厅、餐厅、卧室……都被玩具占据

出门前,越催他快点,孩子越是故意磨磨蹭蹭……

结果每次都要大发脾气,孩子才会稍微收敛一点!

但是,第二天依旧如此!!

我太难了!!!

越是不准,孩子越是偏要,不少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阶段。

宝宝从两三岁开始,就变成唱反调专业户:你说东,他偏往西;你问A,他就故意答B。一次两次可能觉得好玩,天天如此,佛都有火!

学再多的「正面管教」也压抑不住家长那蹭蹭上升的怒火!

明明发出了“不可以”的信号,反复告诉了很多次,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呢?

其实,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早就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孩子的脑海中,住着一头“白熊”,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可以解释孩子们的对抗行为。

触发“白熊效应”,孩子更叛逆!

先来看这个实验。

 

1987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

他把参与者分成2组。要求第一组在5分钟内不能去想白熊,第二组的人可以想任何东西,包括白熊,并且两组人每次出现白熊的念头时都要按一次铃,以此来测量他们想起白熊的次数。
结果,被告知不要想到白熊的人,按铃的次数最多,这就是著名的白熊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当我们有意压抑想法时,反而越容易想更多;越想忘记,反而“记得”越清楚。
也就是说,只要对方传达了“不可以”——否定的一面,接收信息的人总是会向相反的方向——肯定的一面去思考。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大人越叫孩子不去做什么事,孩子越想做了。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妈妈跟孩子说:“你去打一瓶醋,记住,可不是酱油。”半路上,孩子想:咦,是打酱油还是醋?到了商店,孩子跟老板说:“老板,打一瓶酱油~”

此外,这里还想分享一个技巧,可能在生活中比较常用。
在我们紧张的时候,要跟自己说“放轻松”,而不要说“不紧张、不紧张“,因为越说不紧张,自己可能就越紧张。



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孩子说不,并不是意味着叛逆。就好像我们大人说不一样,他们是表达自己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最渴望的事应该就是“自己做主”。

瑞士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经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

 

0~6岁的儿童,几乎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构中。

恰恰是因为有了这种激情和全部投入,婴儿才能形成自我、走出自我,才会塑造出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力。

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会非常坚持自我,这表明他们的意志在形成,他在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别的。孩子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于是悄悄有了自我意识。

有了自己的意图,试图摆脱外部世界的约束,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孩子发现了语言的威力时,就会非常喜欢说“不”、“不要”。因为这能让自己摆脱控制,表达自己的意愿。

所以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开始跟你说“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就是成长。父母有了这个认知后,就能接受孩子的这种变化。

对于现代父母而言,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使蛮力,要用巧劲,但是面对一个时时处处都爱说“不”,且不太能听得懂道理的孩子,到底要怎么办呢?

 

不妨试试这样做!

1,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他的脑袋还不能够完全按照指令来。当听到禁止的命令,大脑会做两件事:

第一步,构建出一个画面。比如要求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我们大脑中首先会出现白熊的形象。

第二步,才是否定。但对于孩子,一瞬间完成这两件事情有点不容易,他们往往在大脑中自动过滤掉了“不要”、“别”这些否定的词,只进行第一步。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请一定不要对他说“别”“不要”这种负面词语,而是要用你期望他做的事,替换它!

比如:

不准吃那么多糖→妈妈知道宝宝喜欢吃糖,可是糖吃多了牙齿会长小虫子哦,我们今天只吃一颗好不好;

碗里不要剩饭剩菜→要把饭吃光光哦;

不许看电视了→妈妈知道宝宝喜欢看电视,但是看久了眼睛会坏掉,来跟妈妈一起画画吧;

“不要用勺子敲桌子!”→“不用时,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让它像小飞机一样降落在你的旁边。”

“不要跑!”→“走慢一点,想象我们跟小乌龟一样!”

不能说谎听见没→诚实的孩子妈妈更喜欢哦;

不要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让我们去床上翻跟斗吧

2,陈述事实,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简单又实在的决定权和选择权!

逛超市时孩子非要买可乐和薯片,与其和孩子僵持,不妨说:

——今天我们不买可乐和薯片,但你可以决定我们买梨还是买苹果。

两样都想要?

好吧!

用有限的选择,替代大人的威胁和命令,孩子会感觉被尊重,从而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压迫感,在父母的管教中,自然也愿意配合。

3,让孩子参与日常生活:提升自我价值认同感

在日常生活中,别定性捣乱!给孩子价值感!

比如,收衣服时,给他两件小衣服,让他“帮忙叠”;做饭时,给他几片蔬菜叶子,让他“帮忙摘”;
这样孩子不仅生活技能得到提升,自尊自信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孩子发现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甚至照顾身边的人,TA 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人。

他可以为家庭、为其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此孩子也会减少与我们的对抗。

 

改变看问题的方式

即便做了很多努力,一些具有坚强意志的宝宝,仍然会让我们心力交瘁。

不要期待事事宝宝都会配合,即使你使尽浑身解数,事情的发展永远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顺利。

不要因为宝宝的固执和坚持而生气,不要把这样的行为定性为顽劣或者叛逆,而是当做宝宝固有的天性。

不要因为宝宝频繁说“不”而情绪激动,这只会让你和宝宝的关系更加对立……

改变孩子的第一步,是修炼父母自己,修炼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智慧。

总是跟孩子说不,虽然我们是在否定这个事情本身,但否定的话说多了,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否定他(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在所有的交流中,否定、负面的内容比例尽可能少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孩子正确认知问题。
就像对一个国家报道时总是国泰民安的,即使出现一两起恶性事件,大家也容易客观认知,而不会在大众认知中形成不安全的印象。
当我们充满教养能量的时候,你会发现,
你看到的不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而是助力孩子发展的机会,
你会体验到更多积极的情绪,你会更加有自信,有智慧,引导你的孩子朝着幸福和快乐的方向前进。


来源于公众号:育儿有心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