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实施(之二)
一一有计划的活动,有目的学习
“活教育”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应是有序(计划、目的)而不是随意、随性,将教学"统一性”与幼儿"个性"相结合,使幼儿可以自动地作为集体成员,融入教学与游戏过程,这是幼儿园教师特有的"专长”与"功夫"。也是"活教育”区别于"自由教育""自然教育"之处。
怎样制定"活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呢?可以遵循下列原则:(一)儿童性,即在选择教学活动内容时,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经验、兴趣与可能需要,设计方案,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有序开展,在设计方案时应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留有选择的空间与"弹性";第二阶段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经与同伴取得一致后,并自己能够选择活动的"任务",包括内容、形式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支持。
(二)学习性,即由教师或由幼儿发起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通过"师幼互动"形式将《教学纲要》中规定幼儿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并以"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与动作,以实现"学习"目标,引起新的学习动机。
(三)工具性。玩教具是幼儿与外部世界接触、认知等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不可或缺。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动作发展需要与课程目标、内容,有目的地投放某类或某几类玩教具,实际上对幼儿暗示"游戏""活动"的"仼务"与可供选择"范围”。此种方式可以将幼儿的兴趣与专注力暂时限制在一定范围,使教学意图、目标得以实现,"游戏""活动"才有可能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与形式。
有人可能会说,幼儿园"游戏""活动"不是提倡"自主性”吗?这样的做会不会限制幼儿的兴趣、动作呢?其实恰恰相反。引导、管理而不是仼由、放纵幼儿的情绪、兴趣与动作、认知等,使其能均衡、有序成长、发展,以使幼儿在《儿童发展纲要》所规定在各"生长期"应达到身心成长与智力发展的目标,以及各项指标等得以实现。此即幼儿园的教育性质使然。(未完待续)
柯小卫鹤琴之声2024年10月15日 07:10北京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