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储朝晖:思想家要靠思想土壤培育

储朝晖:思想家要靠思想土壤培育

 

储朝晖,教育学博士,研究员   著名教育学家、教育评论家

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据介绍,“拔尖计划”2.0版将在定位上强化使命驱动,实现文理学科全覆盖。会议指出,“拔尖计划”从自然科学要拓展到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
看到这则新闻,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上大学期间,辅导员的工作日记本上记录的学生违规记录中,有一条是有关我的记录:在开读书主题班会的时候,我提到了读书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而是应该多和实践结合起来,多了解社会。这个意见,当时被当成“思想问题”汇报给了辅导员。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当时这个发言正是我思考问题的起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思想产生的例子,却被当成“思想问题”。
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它不按计划产生,思想产生和发育的最佳环境,是思想能够被使用,使用之后还能有回报。换句话说,思想也要通过“市场”调节,有需求有回报,就会促成思想的产生。所以,不是计划培养,就能培养出来一个思想家。
要产生思想家,关键的一点是给师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整体环境,让大家敢于思考,勇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独立思考之后产生的思想产品,也就是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些表达能够得到相应保障,甚至可以成为自己可供考核的学术成果,受到各方认可,而不能成为考核不通过的证据。
思想的使用和技术不同,它相对来说应用得更广,不像一项技术只对应一项工作。可以说任何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思想的使用,也正因此,大学里培育思想也不能仅仅服务于或者局限于“拔尖计划”,而应该是服务于大学里的所有的人。
思想广泛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它受众的广泛,而优秀思想的产生也需要广泛的思想行为作为基础。仅仅在塔尖的一小部分人里集中培育思想,其效用几何,很难预测。
一般看来,只有让大家都习惯思考、产生思想,都能被思想所滋润,思想家才能从中脱颖而出,思想的氛围才能蔚然成风。我们不能继续踏步在没有思想、不能思想、不敢思想的境地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对高等教育最紧迫的需求,其实也是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种教学方案。有了思想以后,很多问题的解决就会有更开阔的思路、视野,很多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要把思想的拓展和培育,作为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基础性工作,而不仅仅是一个拔尖的工作。要让思想成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可以进行、都能够享用的存在。这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比起关起门来专门集中培养少数思想家来说,意义更重大。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