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每天朗读30分钟,是父母给孩子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每天朗读30分钟,是父母给孩子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两个特殊孩子的逆袭,揭开朗读的魔法

当医生建议放弃时,

他们选择用书声创造奇迹

故事1:卡索拉的14本书奇迹

有个小女孩卡索拉,先天染色体受到破坏,有很大的生理缺陷,晚上睡眠从没超过2小时。直到3岁才能用手握住东西

卡索拉3岁时,医生们都诊断她是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并建议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机构去。

她的父母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读14本书给她听。你们知道结果怎么样吗?

在她5岁大时,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良好。5岁时,卡索拉已经能够自己朗读故事了;

故事2:珍妮弗的「不可能」突破

一个叫珍妮弗的孩子,出生时,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征,她2个月大时,我们被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聋,而且严重智障。 

但是,因为父母每天给她读至少10本书,有时候听录音带,当她4岁接受智商测验时,她的智商却高达111

小学一年级是班上阅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她的阅读测验总是得满分,而且她懂的词语相当多。

这两个孩子告诉我们:朗读的力量,能重塑大脑的「出厂设置」

为什么朗读能创造奇迹?

大脑的「词汇复利」法则

10-4岁词汇量差距可达3200万词

有一项针对42个家庭的7个月娃的研究,,这42个家庭分别对应福利家庭(靠福利救济)、工薪家庭、专业家庭三组,

调查人员花费3年对上述家庭每家拜访1300小时,并将父母和孩子的交谈录音后,并对交谈内容的名词、动词、副词等进行分类,得出一个结论:

四岁时,三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分别为1300万、2600万、4500万词。

也就是,它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词汇量(理解能力)就已经拉开了巨大差距

孩子表现的差异;是因为它们的词汇量构造了不同的大脑。

所以,除了拥抱,我们给孩子最不昂贵的东西一一词汇,将变成它们非常宝贵的财富。

2、清浅的时日常对话仅用5000基础词,但书中藏着「高阶词汇金矿」

另一组研究: 

日常交流,不管成人之间还是对小孩,一般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且83%来自最常用的1000个词,另外还有减少使用的5000词,合起来的10000词被称作常用词 

10000词之外的,就是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而我们的语文程度,就是取决了解了多少生僻词。

丰富的词汇在哪里?交谈中还是阅读中?我想下面这张图会告诉你答案。


3、听力>阅读力:孩子能听懂比阅读难度高2个年级的内容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把朗读描述为孩子中学毕业之前都应该保持的一种习惯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因此,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无法自己看懂的复杂、有趣的故事

大声朗读时,除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你同时也将程度较高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最终他们会记住这些词,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就像往储蓄罐投硬币——
每天朗读,就是在孩子脑中存入「认知货币」

朗读的5大隐藏技能(远超你的想象)

词汇核爆力:听出来的「大脑基建」

你知道词汇的重要性吗?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让人的大脑记住字词只有两个有效途径一一一个是看、一个是听。

婴幼儿是从听开始学习字词的,而且,在孩子出生后(甚至出生前)不会说话前,就已经在学习词汇了;也就是说:婴儿从出生前就开始「偷听」词汇。

婴幼儿需要很多年才能学会用眼睛阅读,因此学习字词最最佳途径就是听。 听进去的东西才能成为儿童大脑屋的基础。

当孩子之后通过眼睛阅读时,这些有意义的声音可以帮助她们理解字词的含义。

快乐绑定术:让书=父母的温度

喜悦是创造力,这是我们大脑结构决定的,只有开心的时候,人类负责认知等高级思维的大脑皮层才开始工作,所以要让孩子将阅读和愉悦联系在一起;

而给孩子亲子阅读,是为了……

让孩子小时候因为喜欢和爸爸妈妈、阅读在一起,长大了才会很容易就喜欢和阅读在一起; 

孩子记住的不是故事,而是你搂着他读书时的心跳。

切勿过分逼迫,导致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记住,喜悦打底,阅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陪伴孩子一生的能力,不只是学业。相信积累的效应!

背景知识Buff:无痛搭建知识网

背景知识就比如:你在学李白的诗的时候,如果你知道发生在李白身上的事情,知道他那个时代的背景,那再读李白的诗歌是不是就容易很多了;

除了这个背景知识,同时对诗歌中出现的某些字词的理解,也是影响你理解他诗歌的一大因素;

也就是:你对这个主题的了解"相关词汇的积累越多——读的就越快——理解起来也就越简单——能明白的也就越多。

反之亦然。

从小给孩子朗读可以丰富孩子听力VS理解,为他以后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量大的孩子。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作用到课堂中,对课堂知识理解的越多,这就是背景知识的作用。

同时,孩子上学之后会学习新的词汇,他已经掌握的词汇也决定了老师说的话他能理解多少。

另外,经常带孩子线下体验是积累背景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名胜古迹,孩子甚至不用学习就可以积累大量背景知识。

毕竟人类视觉记忆的能力可是听觉记忆能力的30呀;

所以,给孩子朗读,也要让孩子能看见书哟,坐一起共读,而不是面对面,让孩子看不到书的内容。

背景知识和词汇的重要性你们GET了吗?这可是后劲十足的两大神器。

身教「传染力」:你捧书,他就不刷手机

身教大于言传,经常阅读的父母,孩子很难不爱阅读;如果天天刷手机,孩子自然也会觉得手机更有意思

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而父母天天出现在孩子面前,影响力无人能及。 

你给孩子看到什么,孩子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就会像照镜子一样吸收,然后模仿。

自主阅读「诱捕器」:越陪读,越独立

朗读是孩子想要自己阅读的催化剂,给孩子读的多了,孩子自然有动力自己去阅读,当孩子自己一个人想阅读的时候,自然会自己拿起书阅读;

给孩子朗读,就像麦当劳给汉堡打广告,有利于孩子自主阅读,就像我有一次给娃读《臭狗普利》,因为时间原因我不打算陪他继续的时候,他就翻开了下一个故事自己看了。

孩子对故事的渴望,终会战胜对陪伴的依赖。

朗读实操指南:慢,才是最快的路

这样做就赢了

1️ 每天30分钟,让朗读产生复利效应

2️ 提问比讲解重要
👉「如果你是主人公会怎么办?」
👉「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你觉得它们这样做好吗?」

👉「你最喜欢书里面的谁,为什么?」

3️ 书要看得见
并排坐>面对面,让视觉记忆×30倍加成

(注:幼儿期间父母纯朗读为主,搭配手指指读,间接助力识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增加提问,让孩子参与讨论,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致父母:所谓静待花开,是先埋下种子

记住两个「魔法公式」:
📚 爱阅读 = 父母朗读频率 × 愉悦值
慢下来 = 快起来(方向对了,时间就是盟友)

当我们谈论阅读时,真正重要的不是何时自主阅读,而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魔法。

阅读它不仅影响成绩,它也是思维缜密性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思维的缜密性取决于至少两个非常重要的后天能力:词汇能力VS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一句真心话:最好的学区房,是童年听过的书声。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