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凌乱到有序:如何培养孩子主动收拾的好习惯
孩子在玩得尽兴时,玩具总是散落一地,但玩完之后却不愿意收拾。即使反复要求,孩子也常常无动于衷。久而久之,"不听话""不爱收拾"的标签就被贴在了孩子身上。
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或许是我们误解了孩子?
【从凌乱到有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在成人眼中,收拾玩具不过是把物品放回原处这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面对满地凌乱的玩具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从混乱到有序,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
有序的思维: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做。幼儿期的孩子本就处于意识发展的混沌阶段,面对混乱时常常不知所措。这时孩子可能会说:"我不会收。"
内在的力量:孩子需要相信自己能完成。这种力量来自于多次的成功体验。当任务看起来太大时,孩子会说:"我收不完。"
我在华德福幼儿园担任主班老师十余年,每天都会安排一小时的室内自由玩耍时间。活动结束后,教室里的玩具总是散落在各个角落。经过观察发现,孩子们通常需要一个学期的持续练习才能形成主动收拾的意识,而能够独立完成全部收拾工作则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这说明,孩子从不愿收拾到能够独立收拾,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的成长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如何引导孩子从被动到主动】
1有效陪伴,化整为零
当孩子还不能独立收拾时,需要耐心陪伴他去经历和面对这件事情。孩子说着不会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孩子还不清楚完成的步骤,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事先考虑把一件事情分成几个小步骤,再陪伴孩子一起完成。
例如,我再带领孩子收拾一屋子的玩具,会这样安排,先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
先收大件物品:如弯板、木架、椅子等,能快速减少视觉上的混乱感。
整理软质玩具:集中放在桌上,便于后续分类。
分类收纳小件:准备不同筐子,按材质(木头、石头等)或类型分类。
最后处理细节:如卷绳子、折叠布料等。
家长陪伴的状态很重要,特别注意:讲解清楚后避免过多语言指导,不说教也不随意表扬。若孩子分心,可指定具体任务:"请用这个筐子收积木。"唱着孩子喜欢的歌谣,营造愉快的收拾氛围。事后给予具体肯定:"今天你专注地收拾了三筐玩具,比上次进步很多客户
2参与家务:培养责任感
收拾整理是以中国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孩子出咯二收拾玩具,还需要参加一些其他的收拾整理工作来锻炼他的收拾整理能力和习惯。还应让孩子参与其他简单的家务:
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建立整理收纳的习惯。
3减少代劳:培养独立性
孩子从什么都不会的婴儿慢慢的长大,通过玩耍,完成一些工作逐渐锻炼了各种能力。但很多时候总把孩子当婴儿看待,凡事随叫随到,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也躬亲必备。
例如孩子说口渴了,家长马上把水瓶送到嘴里;
吃饭嘴角沾着汤水了,随时帮孩子擦了;
穿衣穿袜,孩子说我不会,家长就一直帮着穿;
吃饭的时候自己玩,家长喂
……
这些过度代劳会剥夺孩子实践的机会。记住,能力的培养始于适当的放手。
【最好的建议】
收拾玩具不仅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更是孩子建立秩序感、责任感和自信心的过程。
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节奏,用耐心和智慧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独立。
当孩子最终能够主动收拾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整洁的环境,更是可贵的自我管理能力。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