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 “软欺负”?这 4 种隐形霸凌必须警惕
幼儿园、小学阶段,有一种
“看不见的欺负” 特别伤人。
不打人不骂人,却能一点点磨掉孩子的信心,把他们推进孤独的小角落。
这些
“隐形霸凌”,老师不一定能察觉,提前预防!
一:这 4 种 “隐形霸凌”,一定要擦亮眼睛!
①
故意排挤:“你不可以玩”
孩子放学回家,头都抬不起来,小声说:“他们又不让我玩游戏了。”
你问为啥,孩子说:“他们嫌我长得黑,不让我加入。”
咱可能会想:孩子得学会自己处理社交问题。
但要是孩子频繁说
“没人跟我玩”“他们不让我加入”,可一定要重视!
这就是冷暴力啊,把孩子排除在小团体之外。
别觉得这只是小事,对小朋友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伤心事!
不是每个孩子都内心强大,很多孩子会因此变得胆小、讨好别人,交朋友都畏畏缩缩的。
②
暗中操控:有个 “社交小领导”
“妈妈,我想和小明玩,可是小花说,跟他玩就不理我,还不让别人跟我玩。”
听到孩子说这种话,别觉得可笑,幼儿园里这种
“操控行为” 可不少见!
有些孩子强势、会说话,就喜欢当
“小领导”,划分阵营:谁能玩,谁不能靠近,听我的才能加入。
咱的孩子要么被指挥,要么在
“听不听话” 之间纠结,根本招架不住。
长期被操控,孩子容易变成
“察言观色” 的老好人,只会讨好别人,压抑自己。
③
嘲笑、起外号:伤人于无形
“矮冬瓜”“哭哭怪”“大鼻子”……
这些外号听着像玩笑,其实是变相霸凌!
比如孩子说话慢,说错一个字,全班模仿;头发乱了,被喊
“疯婆子”。
孩子可能笑着跟你说,但不代表不在意!
一次两次是玩笑,天天这样就是羞辱。
时间长了,孩子会对自己的外貌、表达越来越自卑,不敢展示自己。
④
故意忽略:把你当空气
就像布妞那个朋友,故意忽视布妞,跟她说话爱答不理,甚至出口伤人:“你瞎啊!”
表面看不到争执、眼泪,但孩子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长时间被 “当空气”,孩子会怀疑自己 “是不是很差”,慢慢习惯孤独,甚至觉得自己 “惹人厌”。
二:面对
“隐形霸凌”,这样帮孩子!
咱不能让孩子默默忍受,一定要教他们正确面对,别变得自卑、怯弱。
●
面对 “故意排挤”:给孩子准备 “备选计划”
排挤最伤人的是孩子没得选,只能独自发呆。
咱在家可以提前
“演练”:“如果他们不让你玩,你还能做什么?”“除了他们,还有谁能一起玩?”
帮孩子列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小伙伴名单,告诉孩子:如果他们不跟你玩,咱就换个圈子,主动找别人。
让孩子知道,被拒绝不可怕,咱还有别的选择,不用求着谁!
●
面对 “操控关系”:教孩子分清 “朋友” 和 “控制者”
被操控的孩子,往往怕
“失去朋友” 而不敢拒绝。
咱得帮孩子区分:“真正的朋友,会因为你和别人玩就不理你吗?”“她不让你跟别人玩,你觉得舒服吗?”
教孩子勇敢说:“我跟谁玩,我自己决定!”
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决定,才不会掉进别人的控制里。
●
面对 “嘲笑 / 起外号”:冷静反击,别退缩
孩子被取笑时,要么装没事,要么当场哭,这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孩子冷静坚定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
如果对方还继续,转身离开,去找老师或别的朋友。
咱可以和孩子角色扮演,多练习怎么保持镇定,把不舒服说出来。
●
面对 “故意忽略”:大胆发声,拓展圈子
第一步,教孩子主动表达:“我可以一起玩吗?”“我想跟你们一起玩。”
如果对方忽略,就说:“你们不回应我,我很不开心。”
然后引导孩子尝试新社交:别总围着一个小圈子转,找别的玩伴、和老师互动、发展兴趣。
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班上有没有想一起玩的小朋友?”
帮他拓展圈子,走出阴影。
孩子总要在小社会里成长,不是靠忍、靠躲,而是要学会什么时候说
“不”,什么时候转身,什么时候昂着头走过去。
咱教会孩子挺直腰杆的那一刻,就是在教他们保护自己一生的能力。
一定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早发现早干预,别让
“隐形霸凌” 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