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19-24个月)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19-24个月)

一、19—24个月婴儿认知发展特点

(一)感知觉

1.视觉:2岁时,婴儿的视神经髓鞘化完成,所有的视觉技能都是流畅和协调的;能认识一些基本颜色;能根据单一的特征(比如颜色或形状)匹配相同的客体。

2.听觉:清晰、稳定的言语听觉表象是婴幼儿发音清楚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父母可以通过早期阅读来提高婴幼儿的识别语音能力,比如,成人在读绘本中的字或图形时,可单个地示读,也可在语句中作为重点来读,要一字一音、音节清晰。24个月时,婴幼儿能够自己控制想说的词汇,掌握发音了,甚至还能试着先完善自己的元音发音,然后是辅音发音。同时能安静地听音乐,出现和着音乐节奏的舞蹈。

3.知觉:1岁半以前,婴儿已经认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到2岁时,婴儿已能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此外,婴儿在1岁到2岁这一年,视力大幅度发展。

(二)思维发展

1.心理表征能力出现18—24个月婴幼儿处于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的第六个子阶段:心理表象阶段。

主要特征是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心理表征是指对过去事件或客体的内部意象)

(1).客体永久性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能够想象出看不到的事物可能在哪里,他们甚至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看不到的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以顿悟的方法解决问题,表现为能够用外部动作来寻找新的方法,而且也能用头脑内部的动作达到突然的理解或顿悟。

2.概念的发展

1)类概念:也就是分类意识的发展,2岁的孩子能够根据物品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声音等)进行分类,但无法说明理由;同时,对于基本概念(如桌子、狗)的掌握先于上位概念(如家具、动物)和下位概念(如各类桌子、各类动物);对类概念的掌握程度尚待进一步发展(如了解狗是动物,但无法判断蜜蜂也是动物)。

2)数概念:18个月后婴儿能够口头数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理解数和量的关系。

(三)记忆发展

1.延迟模仿,指婴幼儿对不在面前的动作原型进行模仿,2岁以后婴儿能够进行大量延迟模仿。

这是孩子回忆能力的体现,也是发展自己想象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形式,父母应该尽可能支持婴幼儿的延迟模仿游戏,甚至创造相关互动,增进孩子的参与。

2. 自传体记忆,是指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这也标志着婴儿期遗忘的结束(详见13-18个月,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四: 13-18个月))。

此时,成人的引导对于婴幼儿记忆发展至关重要。

(四)想象发展

1.想象萌芽:1岁半到2岁婴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此时的想象类似于情景再现或者联想,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主要表现为:记忆在新情境下的复活(如喂娃娃吃东西);相似联想(如看到掉落的面条会喊"C");无情节组合(看到妈妈拿包,会说上班)。

2.假装游戏:1岁半以前,婴儿玩的游戏多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断重复。18个月以后,婴儿进入前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逐渐发展出表征能力。

表征能力是一种通过词语、数字和心理图像等抽象符号在记忆中对物体和事件进行心理表征的能力。

使用符号的能力将婴儿从直接经验中解放出来,因此会进行一些假装游戏。这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好办法。

(五)注意发展

1岁以内的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时,婴儿能精确地、主动地听故事,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了有意注意的萌芽,逐渐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但此时注意的稳定性欠佳。

另外,1岁半到2岁左右,婴儿开始进入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并会持续到4岁。此时,孩子会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爱积攒小线头、纸屑等。

这时,可以做的事情:

1. 不随便打断孩子的观察兴趣;

2. 不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

3. 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儿;

4. 尤其注意安全隐患(如干燥剂、小药丸等)。

二、19—24个月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

这个阶段重点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提升:

1. 数概念:培养口头数数的能力,能唱数1到10或者20,能点数1到5。

2. 空间智能:建立里外的空间概念,能按大小顺序排列物体,能独立寻找家中物品的存放位置,认识半圆形,鼓励他们操作拼图(3块),培养空间方位能力。

3. 时间知觉:认识昨天、今天、明天和周末具体方法:提示:以下针对每一类认知发展提供了2种方法,可根据需求跳读。

(一)感知觉训练游戏

1. 辨物游戏游戏目的:锻炼婴幼儿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的辨识能力,培养他们的判断力。

游戏材料:准备三样物品,其中两样是相同的,例如两把一模一样的勺子和一个小碟子。

游戏过程:

①告诉孩子每个物品的颜色、形状以及相同的是哪两个物品。

②成人再拿起两样相同物品中的一个,让孩子从桌上找出和成人拿走的那个物品相同的物品。

③如果孩子选对了,要进行表扬;如果选错了,成人要告诉宝宝原因,并引导孩子再一次观察这三样物品,直到其能一次选对为止。

游戏延伸:等孩子熟练掌握游戏之后,可以增加物品的数量。

游戏提示:所选择的物品最好是不规则的以及带颜色的,以吸引孩子认真观察,从而促进其视觉神经的发育。

辨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观察敏锐性,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搜索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

2. 拼接图片游戏目的:促进婴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锻炼空间知觉能力。

游戏材料:两张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图片。

游戏过程:

①成人将其中一幅图片用剪刀剪成三块儿。

②先将一幅完整的图片拿给孩子看,让孩子说出图片的内容,如小花狗的耳朵、鼻子、尾巴等。

③然后家长藏起完整的图片,再拿出裁剪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尝试拼图。

游戏延伸:在孩子观察图片的时候,成人可以引导孩子说一说图片具体的特征,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提示:所选的图片一定要是孩子熟悉的,并且不能太复杂,彩色的最好,比如将动物的每个部位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拼接游戏不仅能训练孩子的空间知觉,同时还能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其手部肌肉的锻炼和精细动作的协调发展。

(二)思维训练游戏

1. 叠纸杯游戏目的:锻炼婴幼儿对数字的最初感知。

游戏材料:5个纸杯。

游戏过程:

①把纸杯给孩子玩耍,让孩子慢慢熟悉纸杯的形状和可以叠套在一起的特性。

②引导孩子把5个纸杯逐一叠套起来,一边套一边数数给孩子听:1、2、3、4、5。

③把叠在一起的纸杯逐一拆出来,同时给孩子数数。

活动延伸:可以将杯子换成其他的物品或者逐渐增加数量。

游戏提示:1岁多的孩子并不是很懂得数字及数字规律,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时候开始帮他们建立数字的概念。

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孩子在动手玩的同时,隐隐约约感受到数字的含义。

如果给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玩,还可以告诉他们“叠加”的概念,例如搭建杯子塔等。

2. 数数几个点游戏目的:让婴幼儿接触数字的概念,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

游戏材料:搜集一些空白卡片,在卡片上分别画数量不等的大粗圆点。圆点可以用彩色笔画,以吸引孩子注意力,数字从1—5即可。

游戏过程:

①与孩子一起数卡片上的圆点,让孩子有清晰的数字概念。

②完成第一步后,任选一张卡片,将其举在孩子面前,保持3秒左右。拿走卡片,然后出示两张卡片(一张是刚才看过的,一张是没看过的),让孩子指出看到的是哪张。注意,这一步选择的卡片点数可少一些。

③当孩子能熟练完成第二步后,开始选择点数多的卡片,缩短给孩子看的时间,但时间最短不能低于1秒,让孩子尝试再认。

(三)记忆训练游戏

1. 猜猜玩具在哪只碗上游戏目的:锻炼婴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

游戏材料:两个相同的小碗,一个小玩具。

游戏过程:

①先出示小玩具让孩子看,并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说出玩具的形状、颜色、名称等。②将小玩具放在一只碗下面并扣住,另一只碗也扣在桌子上,然后移动两个碗几次。让孩子猜猜小玩具在哪只碗下。

游戏延伸:成人可以变换不同的移动法,以吸引孩子的视线始终跟着碗的移动而转移,从而训练其观察力和记忆力。

游戏提示:为了让孩子更有兴趣地参与游戏,也可以让他们来移动碗,成人来猜,如此反复。

视觉训练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促使其感觉统合能力以及智力的发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脑和眼并用,从而也就能促进其整个智力的发展。

2. 什么东西不见了游戏目的:锻炼婴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

游戏材料: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积木。

游戏过程:

①在桌上摆放几件玩具,如布娃娃、玩具熊、小皮球、积木。

②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并在短时间内记住。让孩子闭上眼睛,成人拿走其中一种或几种玩具,再让孩子睁开眼睛,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③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然后作答。游戏延伸:可以多准备几种玩具,增加游戏的难度。

游戏提示:如果孩子想不起来,可以提示他一下。否则,孩子一旦受挫,可能就不再愿意玩了。2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集中注意力了。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有意设置一些干扰,如让他们在短时间里集中注意进行记忆活动,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四)注意力训练游戏

1. 放珠子游戏目的:培养婴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材料:找一个窄口的瓶子和一些颜色各异的珠子。

游戏过程:

①在桌子上摆放一个窄口的瓶子和一些颜色各异的珠子,幼儿和孩子坐在边上。②孩子将珠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窄口瓶子里。

③孩子完成所有任务后,成人给予一定的夸奖。

游戏延伸:可以让孩子将玩过的玩具都放回自己的“百宝箱”里,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注意力。

游戏提示:该游戏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成人要多引导孩子做这样的游戏。

2. 一模一样游戏目的:在高度兴奋中凝聚起婴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过程:

①成人和孩子坐在沙发上。

②成人一边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一边触摸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的相关部位。

③孩子模仿着做,一边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一边触摸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的相关部位。

④ 比一比,谁正确率高且速度快。

游戏延伸: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说,随着孩子熟练程度的加强,一次可以连续说三个部位,比如“眼睛、鼻子、嘴巴”,让孩子连续触摸,说的速度可逐渐加快。游戏中,不强调左和右,比如你触摸左耳朵,孩子可以因面对面而模仿着摸自己的右耳朵。

游戏提示:多做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高度兴奋中凝聚起自身的注意力,同时可培养他们耐久的持续力。

(五)想象力训练游戏

1. 小娃娃生病了游戏目的:增强婴幼儿对生活过程的了解,提高其想象力。

游戏材料:一个小娃娃。

游戏过程:

①卧室里,孩子正在和成人玩游戏。

孩子扮演布娃娃的妈妈,成人扮演医生。

②成人引导孩子扮演妈妈角色。

例如:孩子拍着自己的布娃娃说:“你怎么这么烫?是不是生病了?”说着,便用手摸了摸布娃娃的脑门:“呀!好烫。”孩子将布娃娃抱到“医院”,医生给娃娃做了诊断——发烧了。孩子将娃娃抱回家,给娃娃倒水服了退烧药。娃娃睡着了,孩子陪伴在娃娃的身边,不时地摸一下娃娃的脑门。

游戏延伸:游戏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比如孩子给娃娃服药、带着娃娃上医院、和医生交流等。

游戏提示:在正式做游戏之前,可以给孩子播放一些母亲看护病中孩子的图片或电视,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2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简单的角色扮演。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生活过程的了解,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

过家家是种与婴幼儿智力和认同发展相关的模仿行为,可以满足婴幼儿模仿成人的需求,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小桥小桥,过过过游戏目的:鼓励婴幼儿在“小路”上表演各种走姿,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游戏材料:塑料地垫若干。

游戏过程:

①在一块平坦开阔的空间,成人和孩子用塑料地垫铺成一条小路。

②成人问孩子:“你想想,这条小路像什么?”让孩子自由回答。

③引导孩子将地垫想象成一条小路,鼓励他在桥上演示各种走姿。

游戏延伸:成人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妈妈在“小路”上表演各种走姿。

游戏提示:用塑料地垫铺路的时候,既可以铺成直直的,也可以铺成弯弯的。如果孩子只能做简单的几种走路姿势,想不起其他的种类,成人可以及时进行引导。轮到成人在“小路”上走路的时候,成人的动作可以夸张一点,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