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教育在幼儿课程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季节更替,春去秋来,大自然有自己的循环规律。
在幼儿时期了解自然规律,非常有意义。
二十四节气教育的渗透,能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增强幼儿的生命能力,让幼儿在自然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教育;幼儿课程;渗透策略
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孩子与自然互动,也从自然中汲取生命力。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缺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刚好可以用来弥补这一不足。增加二十四节气教育,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接触大自然,使幼儿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一、分析思考:二十四节气教育对幼儿的益处
幼儿总是天真无邪的,无论教师教什么,开展什么活动,他们都会拿出最大的热情,积极参与。二十四节气教育的开展也是如此。在幼儿课程中渗透节气内容,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变化,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气文化,这个过程能拓展幼儿的认知。
渗透二十四节气,幼儿会有很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视觉上,幼儿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色彩,体会到不同时节的自然之美,在了解自然、欣赏自然期间,会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时的春意盎然,到处都焕发着生机;有的小朋友则喜欢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时的郁郁葱葱,此时的大自然充满了生命力,各种不同的植物都在拼命生长、绽放;还有的小朋友喜欢秋天,每到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些节气时,幼儿便会非常积极,与教师互动,与自然互动,寻找秋天成熟的果实,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感受笼罩在一片金黄中的秋天之美;冬天更不必多说,光是大雪便对幼儿有足够的吸引力。在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些节气中,幼儿除了能看到雪,还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看到屹立于雪中的松柏、绽放在寒风中的梅花,这样的自然风景,又能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幼儿在接触不同的节气时,能看到、感受到不同季节下的自然之美,体会到大自然的蓬勃生命力。春天努力发芽破土的种子、夏天生长绽放的花朵、秋天沉甸甸的果实、冬天依然翠绿的松柏,这都能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学会勇于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挫折。
无论是审美教育还是生命教育,二十四节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二、深入探究:二十四节气教育渗透的现状
(一)知识性太强
教师是幼儿课程开展的主导者。幼儿年龄过小,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听命令行事”。时间一长,课程内容选择会变成“一言堂”,教师控制着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紧紧围绕“二十四节气”开展。教师通过揣摩幼儿想法,选择合适难度的内容设计教育活动。但他们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比如所选内容知识性过强,过于深入地解释节气对农耕的影响。这些知识都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幼儿的学习自信心、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击,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活动形式单一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是非常不可控的,“东说一句,西问一句”是他们的特色。即便只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一部分节气内容,也不能一直用一种活动形式。重复开展同一类型的活动,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会被消耗殆尽。可是二十四节气偏于单调,难免会出现重复开展同一类型活动的情况。实践活动多以接触自然、体验人文为主,幼儿比较被动,并没有真正融入自然中。活动结束后,教师问幼儿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还是一问三不知,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三、做好准备:保证二十四节气教育的高效渗透
(一)层层分解: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教育目标
教育最忌漫无目的,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教育资源。在幼儿课程中渗透二十四节气教育,会打乱原来的教育节奏。与节气融合的课程,内容会发生变化,不能再以原来的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层层分解,确定节气渗透下的课程活动教育目标。幼儿认知能力有限,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二十四节气,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节气内容,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四季更替,直接和幼儿说惊蛰、芒种,他们会感到陌生。如果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就能顺畅地交流。比如,惊蛰有吃梨、吃菠菜的说法。惊蛰前后,幼儿园食堂便可以准备这两种食物,教师以此引出惊蛰这一节气。而芒种预示着麦子该收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收麦子?幼儿:麦子黄了就可以了。教师:那大家知不知道,收麦子的时间和哪个节气有关?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再引出芒种这一节气,在幼儿渴求知识的目光中讲解,丰富幼儿的认知,让他们将生活与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
(二)处处可玩:创设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准备工作,应该放在环境创设上。主题很明确,紧紧围绕二十四节气。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从哪些角度去创设?教师要仔细斟酌,保证最终的幼儿园环境既能让幼儿解放天性,又能为二十四节气教育渗透提供助力。
1.创设户外环境
所有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公共区域,都要下足功夫。公告栏张贴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图片,走廊悬挂、摆放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饰品,幼儿会感到新奇,主动去了解。
考虑到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比如,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主题布置教室墙面,一起涂墙壁,画雨滴。边画边讲与“清明”有关的故事,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环境创设。随着节气的变化,不断更新墙面上的绘画主题。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幼儿园的环境会发生变化,“节气”美感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2.创设知识环境
一般的幼儿课程都是以玩为主。阅读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体育运动则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玩够了,便达到了锻炼的目的。知识教育则伴随着各种手工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
知识环境的创新,就是在其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比如,剪纸课程既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又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此时,就可以融入节气内容,教幼儿剪与不同节气有关的图案,创设不一样的知识环境。
四、二十四节气教育在幼儿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一)一日活动贯穿节气内容
不同的节气对一日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
春夏季节,气温渐渐回暖,温度却忽上忽下,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穿衣情况,避免幼儿受凉或受热。光是教师关注天气变化,显然无法顾及所有的孩子。不妨直接增设“天气播报”课程,让幼儿轮流当“天气播报员”。只不过要教师多花费些精力,教幼儿播报天气、介绍节气、讲故事。这样幼儿也会开始关注气候,了解节气变化,主动配合教师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生病。
吃饭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吃得好不好,是家长选择幼儿园时最先考虑的。而吃饭是培养幼儿好习惯、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属于幼儿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其中渗透节气教育。比如,从节气出发,制定食谱,让幼儿在吃饭时了解不同节气的美食,丰富认知。
将二十四节气教育渗透到穿衣、吃饭环节,便实现了一半的目标。至于节气在其他幼儿课程中的渗透,还需要教师斟酌思考。
(二)传统节日挖掘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节日文化有些相似,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冬至包饺子、夏至吃凉面、清明扫墓等等。
除了这些习俗,二十四节气还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毕竟二十四节气是由辛勤的劳动人民历经千百年,根据生活经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为此,在渗透时,可以立足传统节日,将两者绑定在一起,让幼儿加深对节气的认识。
传统节日开展的教育活动,多以手工活动为主,目的是向幼儿介绍节日文化,让他们了解各种传统习俗,因此最受幼儿欢迎。
春季有两个重要节日,一个是春节,一个是清明。春节期间,幼儿都在家中,幼儿园无法开展教育活动。清明时节则不同,它不仅是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幼儿园会开展各种活动,如语言活动之朗诵,社会活动之到烈士陵园扫墓,艺术活动之以清明为主题绘画、教幼儿唱《二十四节气歌》,户外活动之踏青、放风筝,等等。这一系列活动都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参与热情高涨,参加完一圈活动下来,对清明的理解可谓透彻。
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莫过于端午节,以夏至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探讨小满、芒种等节气与端午节的差异。除了手工活动之包粽子、吃粽子,还可以设计户外活动:赛龙舟、割麦子比赛。过端午的同时,也要了解小满、芒种等节气存在的意义。
秋季的中秋节备受重视,幼儿园会组织幼儿一起做月饼,幼儿园教师会开展各种活动。语言活动:朗诵古诗词,讲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课外活动:让幼儿晚上和父母一起吃月饼、赏月,在微信上与教师分享心得。户外活动:组织幼儿一起到果园采摘,和农民伯伯一起秋收。借户外活动的机会,教师渗透节气文化内容,向幼儿分别介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的农作物生态,丰富活动内容。
冬季天气越来越寒冷,下雪成了幼儿的期待。每到下雪天,幼儿园都会带领他们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顺便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小雪、大雪等节气。到了冬至,幼儿园更是热闹,教师会带领幼儿一起包饺子。上午和孩子们一起准备饺子馅、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中午一起品尝劳动成果。这种自由度高的活动,幼儿都会积极参与,甚至还会主动和教师讨论冬至,了解冬天的各种节气,实现节气在教育中的渗透的同时,也达到了丰富幼儿认知、提升幼儿能力的目标。
(三)家园共育拓展节气教育途径
只依靠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并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家长也可以成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毕竟家园共育是必然。只不过,教师要多耗费些心神,在渗透节气教育时引导幼儿与家长沟通。
比如,在幼儿园课程中讲到谷雨、小满、芒种时,教师故作疑惑,让幼儿回家询问父母、其他长辈。此时的幼儿是懵懂的,对于好奇的事物,他们会刨根问底。而作为“农事达人”的爷爷奶奶自然知无不言,结合种地经验绘声绘色地介绍不同节气,讲述农耕故事。
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多是教师主持,但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农耕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请外援,比如有丰富农耕经验的家长。让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种植花卉、农作物,并向他们介绍什么节气该种植什么农作物,什么节气该收割什么农作物。教师和家长的作用都会得到充分发挥,幼儿也能在教育活动中了解二十四节气,学习到更多知识。
五、结语
二十四节气教育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寻找合适的渗透方法,反思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要坚持“幼儿视角”,以他们的需要为标准,优化幼儿课程体系,渗透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心中埋下弘扬节气文化的种子。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