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大家都在搜:
登录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看见:给幼儿园老师的融合教育行动建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看见:给幼儿园老师的融合教育行动建议


每年42日的世界自闭症日,我们都在向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传递温暖与理解。在今年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当中,有78条都提到了特殊儿童入园机会、融合教育推进等内容。法律背景下的普特融合,到底怎么做才算好?又如何用专业与温度为孩子搭建融合教育的桥梁?
在一日生活中调整教学节奏、创设无差别游戏场景、在集体活动中给予适度的支持、将差异视为教育资源而非障碍,教育的真谛便悄然显现——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被赋予成长的可能。
自闭症儿童的世界或许沉默,但他们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生命独特的体现。今天,让我们以世界自闭症日为契机,重新审视教育的初心:不是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孩子,而是用千百种方式,点亮这些“星星的孩子”千百种未来。


01/重新定义“特殊”标签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纳教育指导方针:确保全民接受教育》中给融合教育下了一个宽泛的定义:融合教育是对多样化的回应。在融合教育中,个体的差异不被视作问题,而是丰富的学习机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说: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互成就,让他们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童年是每一位融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三大误区×

1.“自闭症=智力高超或低下”;70%存在智力不均衡(如机械记忆强但逻辑思维弱)

2.“不说话就是不想理人”;可能只是语言中枢发育滞后或听觉过敏导致交流恐惧;

3.“干预无效就放弃”;6岁前持续干预的儿童,成年后独立生活能力会有明显提升。

创设无障碍环境的奇色花幼儿园、孤独症孩子在舞台剧里特别的角色、《地球上的星星》中伊夏的故事,都在诉说着融合教育温暖的意义。第一次接触或者困于融合教育这块“烫手山芋”的老师们,不妨尝试感受他们的感知方式,从容易眩晕的视觉、放大轰鸣的听觉、摩擦敏感的触觉等角度沉浸式理解特殊儿童的世界。链接:

人物故事特辑④丨影子老师和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苏雪云说,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是儿童,再次还是儿童。作为专业的幼儿园老师,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很重要。不停地转圈可能是自我安抚的心理图式,频繁撕纸也可能只是孩子探索材质的方式,在一味制止之前我们应该先记录发生的频次和具体的场景,再判断是否干预、如何干预。

在孩子身心爆发之前,其实也存在着对应的情绪预警和老师的相应策略。在咬手指、原地来回踱步等情况的预警期,老师可以提供释放不安的压力球、阿贝贝或者引导熟悉的同伴带至安静的角落平复情绪;在尖叫、倒地以及伤害行为爆发之前,尽量避免语言刺激,用毯子包裹、肢体接触等方式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开始平静之后抽泣、呆坐的恢复期,可以播放孩子喜欢且经常收听观看的音视频,重新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绪联结。

 

02/零压力空间诞生
打造适配的舒适环境

特殊儿童对环境的敏感度远高于普通儿童,一个适配的“零压力”学习空间能显著降低焦虑、提升参与度。

 物理环境 

灯光:用允许孩子自行调节亮度的暖光台灯代替刺眼的白炽灯管顶光,为窗帘装上遮光布等;

墙面:在软装前期尽量选择米白、浅灰等低饱和哑光乳胶漆,后期墙面布置可选择手感舒适的木质哑光板进行装饰,避免反光。同时减少墙贴数量的选择,保留部分固定的视觉提示区,保持简洁为主。

区域:设置高背椅,私密帐篷、墙洞等安全空间;在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铺设泡沫地垫,降低玩具掉落和脚步的回响;为空调、投影仪、音箱等设备添加隔音罩,降低机器刺耳尖啸带来的伤害,甚至可以设置静音区、制定手势交流的游戏规则、并配备降噪耳机和白噪音机等道具。

教具:选择硅胶哑光等材质的玩具、积木、利废利旧材料,减少视触觉的刺激与伤害;家具也尽量采用打磨边缘圆角的原木家具,避免金属材质带来的冰冷刺激;为可以坐下的区域投放记忆棉坐垫;尝试为触觉敏感的孩子制订豆袋沙发。

 那些不容错过的细节 

安全空间标准化。能够给孩子带去安抚的私密空间,一定要避开过道和门窗等位置,而是选择在教室的角落或者靠墙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被包裹、无人打扰的“境界”最为适宜;并且配备能够带去安抚作用的被子、压力泡沫球、帮助感官放松的种种道具;同时还可以提前制作好“请不要打扰”“等一等”相关的卡片提示牌,帮助正在安全空间的孩子表达出此时内心的需要。

多样化感知调节工具。在教室均匀放置具有提神、镇静作用的天然精油嗅闻瓶,帮助孩子建立熟悉安全的嗅觉氛围;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蜡笔、颜料、教玩具一定要及时收回,改用水溶性的无毒水彩或者天然蜂蜡块;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离地的吊床、一定坡度的斜软垫,制造适宜刺激、释放多余能量,从而达到训练前庭觉的作用。

节奏同样很重要。对于特殊儿童的一日流程来讲,遵守时间的卡点是很难实现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节奏,因此也需要老师有着自如控制时间的松弛感,在放松的状态中帮助孩子慢慢养成秩序感、社会性和时间观念。

 更多tips 

考虑到资源有限的情况,如何用低成本、更“聪明”的方法进行改造,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生活智慧,就能让融合教育的空间环境布置变得格外简单。


比如利用废旧纱布直接覆盖窗户,同样能做到窗帘柔化自然光的效果;将彩色玻璃纸贴在光源处,也能创造温和的色块区域;小朋友不穿的旧袜子装填上棉花也能改造成静音球代替游戏里其他材质的球类;老师的手机上还可以常备分贝检测的app,时刻提防超过60分贝的嘈杂出现。

 

03/差异化教学秘籍请收好

差异化教学是融合教育的核心思路,其本质是用千百种方法培养某一种能力,而非用一种方法培养千百个孩子。差异化是调整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策略,比如大部分孩子坚持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一日生活,而自闭症孩子可以选择用图画与简单的贴纸进行表达;音乐活动中允许听觉敏感儿童戴降噪耳机参与,也可以用鼓点节奏代替尖锐铃鼓。与此同时,差异化也并不代表只关注特殊儿童、而是要做到兼顾全体,比如在特殊儿童的活动中也能让其他孩子以不同的身份参与进去。

秘籍一:目标分层

在特殊教育中,同样可以利用最近发展区的支架教学,只是体现在教学对象群体中而非一个孩子身上,比如同样是小班的认识水果主题活动,不同水平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认知目标和支持策略。


秘籍二:五官联动

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可以将重点偏向于多感官教学,让孩子感受、参与、投入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拔萝卜》的特殊教育主题活动多感官教学思路,仅供参考。


秘籍三:任务分解

和常规孩子的活动组织、目标教学方案中不一样,特殊儿童的任务目标在多感官支持、同伴介入、嵌入式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步骤的分解,让孩子在更加缓慢、渗透的节奏中获得安全感,逐步接受外界的干预和帮助。

差异化任务分解模板:

● 孩子姓名:A5ASD

● 本月目标:在老师帮助下与1名同伴完成平行游戏;

● 分解步骤:

1.每天邀请孩子B坐在孩子A旁边自由选择超轻黏土游戏;

2.三周之后引导孩子B向孩子A发起邀约或者请求帮助;

3.每完成一定的进展性突破,及时给予孩子物质或者心理上的奖励;

4.月末录制两人共同收纳玩具的视频发给家长。

04/N大融合教育创意行动,让关怀真正落地

所有特殊教育的行动中,都需要特殊儿童自然的参与而非特殊待遇,取消“帮助者”的姿态也保留活动效果不完美的权利,尊重所有参与者的边界,在细节中实现真正的融合。

家庭的地位和价值能够支持融合教育走得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因此,在融合教育中的家园沟通同样需要做出真正落地的关怀,才能长久地促进普特融合。

 家长沟通三明治法则

正面反馈:孩子今天主动把蜡笔递给同学了(附上视频);

提出建议:如果我们在家也玩轮流搭积木游戏,进步会更快

资源支持:推荐您用xx绘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融合教育体验日,前期准备过程中制作蒙眼摸物的游戏活动、耳机杂音干扰等体验,邀请家长或者社区代表体验特殊儿童的感知视角;一起观看纪录片;播放孩子日常视频、对比家长崩溃时刻与孩子长期承受的压力,引发深度共情;聆听特殊儿童的家长带来的故事分享;并且在沙龙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星星孩子语录计划,收集自闭症儿童不经意间留下的具有儿童哲学的金句(如老师,风刚刚在和我打招呼),设计成明信片、亚克力发光牌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发放;或者制作《星星语录》日历,每页印刷1句语录配上孩子的涂鸦。

联合本地电台制作音频专栏,邀请孩子用ai合成语音讲述喜爱的绘本故事。

设立放学后的星星专线,聘请专人帮助家长紧急咨询情绪崩溃或自伤行为的处理方案。

开通星星信箱,邀请家长匿名书写陪伴压力,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家长彼此共同回信,打造人力资源群体交换心得体会。

模仿迪士尼的生日徽章,为特殊儿童设计星星云朵等造型的特别通行证徽章,当他们佩戴上就能表示自己需要安静,让全园的师生养成共同参与的游戏意识,守护特殊儿童的世界。


每个月为当月生日的孩子举办集体生日派对。需要注意的是,理解抗拒过生日的孩子,比如吵闹的生日歌和晃眼的闪光灯。可以在这种特殊的星星派对中,营造合适的、安静的、柔光的环境,其他孩子也可以尝试着学习用手语唱生日歌送上独特的祝福。

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成长中的每一步。在班级的走廊上投放透明的格子柜,像博物馆一样陈列特殊孩子们的各种“人生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自己扣上的纽扣,首次主动举手、牵手的温馨照片,和同伴一起在玩耍中握皱的纸团。

除了这些积极的角度,失败的尝试也值得表彰,比如某一天情绪发作的时候没有乱摔玩具,拒绝和同伴的肢体接触但是愿意进行数秒的眼神接触,路过的时候主动修复倒下的积木等等。

老师、同伴、家人、社区无条件的陪伴、信任与支持,远比任何教育策略更深刻:它让特殊儿童相信,自己不是需要被修复的“问题”,而是值得被完整接纳的个体。融合教育中的爱与关怀关乎着一个孩子如何在关系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关乎着一个社会如何透过家庭的窗口,用柔软的目光丈量对特殊教育的思考——差异不是隔阂,也不应该是孩子生来就背负的枷锁,而是另一种与万物对话的方式。

教育最独特的魅力,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生长。面对自闭症儿童,我们或许无法轻易叩开他们的心门,但持续的耐心、科学的策略和全园协作的支持体系,终将架起理解的桥梁。融合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智慧,更需要整个教育环境对"不同"的包容与接纳。
值此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再次承诺: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个生命,以创新的教学回应特殊需求,以温暖的联结消弭误解与偏见。坚持融合教育的幼教人每一次蹲下倾听、每一份个性化教案,都在守护这些"星星的孩子"独特的心声。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

 

评论
(0)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客服热线:
网站备案:
主办单位: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教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唯一官网:
https://www.chinayoujiao.com
网站备案:
客服热线: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投票小程序
投票小程序
客服微信号
客服微信号
三优壹品
三优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