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游戏样态何为?
我们班结合园内场地、天气季节以及幼儿特点进行了多次游戏场地的轮换。搭建小车、运动赛道、小球轨道、纸箱、滑索......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的游戏变化着、场地更换着、材料丰富着,他们的经验也一天天的增长着。
变与不变
No.1
变
1.场地变化:甬道→树屋→滑索
2.游戏材料:架子木板→条幅→纸箱
3.游戏玩法:运动赛道→小球轨道→纸箱撞击
No.2
不变
虽然有这么多的变化,但是这之中有没有哪些是不变的呢?我试着去追问自己这个问题。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游戏中,变的是场地,是材料,是玩法。但不变的,是孩子们自主探究、不断试错、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于是我在变中寻求不变,欲以不变应万变。我将本班幼儿的游戏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研究与分析。先是在变中求不变,从幼儿呈现的作品和绘画表征中进行横向分析,即在不同游戏中归纳幼儿表现出的相同游戏样态的三个阶段。
01
“变中求不变”:不同游戏中幼儿相同的游戏三阶段
01
游戏初期——“探”
孩子们总会保持一百分的热度与好奇心,积极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和游戏材料,不断创新着各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在熟悉了材料的玩法后,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游戏活动,他们会自主决定游戏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走向。独自游戏、同伴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等。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我们班的女孩子无论更换到哪个场地,总能神奇地将各种游戏变成角色扮演,而男孩子更倾向于建构与运动。这个阶段体现了幼儿的自主选择能力,开始尝试不同的游戏玩法和策略。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游戏进行灵活调整,使游戏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例如运动赛道的难度提升、如何才能让小球在轨道中持续前行、纸箱怎样能搭得更高......
02
游戏中期——“求”
孩子们会不断萌生新的游戏想法、游戏材料1+N的组合。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会更加频繁和深入,逐渐掌握了同伴合作,学会了如何分享资源,以及在遇到挑战时如何寻求帮助。
他们开始展现出解决问题的才能,会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游戏经验,甚至形成小团队进行游戏,产生“领导者”的角色,而其他幼儿也愿意听从能力更强幼儿的建议,我看到了所有幼儿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解决同一个问题共同去努力,动脑出力、不断调整,都真实地打动着我。
03
游戏后期——“困”
我发现孩子们容易陷入游戏瓶颈,无法继续。我开始思考幼儿的游戏水平真的止步于此了吗?相信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特别期待着他们表现出更加高水平的游戏,但是高水平游戏就是好游戏,就是高质量的游戏吗?
我在不断地观察和反思中得到了答案。高质量游戏并不等于高水平游戏,高水平游戏更多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的结果,以及游戏作品呈现出来的水平。高质量游戏强调更多的是游戏的教育价值及作用,而《评估指南》中提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每一个幼儿的能力、认知、思维水平不同,绝对不能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幼儿”,所以在每名儿童水平不同的前提下,求质量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02
教师支持与高质量游戏
高水平≠高质量
高水平不等于高质量。高质量游戏的呈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支持。这体现在游戏前教师对幼儿游戏计划的充分了解、游戏中的观察以及游戏后的思维共创组织。有效支持还体现在游戏中教师的适宜介入,用问题回应幼儿,用追问引发幼儿思考,支持幼儿自主找到解决办法,与幼儿在同一情境下进行同频对话。
分析幼儿的游戏需要、判断有价值的教育内容、组织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思维碰撞。这一过程自然而然地将游戏引向深入,同时教师也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的游戏想法,将幼儿的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幼儿的思维品质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03
“不变应万变”:不同自主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鉴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碍,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以引导幼儿克服困难。为此,本研究对班级内主要游戏活动进行了纵向分析,以探究不同游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
班级游戏活动主要包括运动赛道、小球轨道和纸箱撞击等,这些游戏活动均涉及到木板、梯子、架子、垫子等低结构材料的使用。通过分析发现,这三类游戏活动的共性在于均利用了重力、摩擦力以及动能转化等物理原理(即“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这些原理共同作用,确保物体能够沿着斜坡或轨道顺畅下滑。面对幼儿在游戏中的障碍,教师可以运用上述物理知识,以幼儿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引导。
这包括在游戏过程中直接提问、组织小组思维共创活动,或在表征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调整材料的坡度、轨道的形状或滑索的高度等。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上的滚动速度和距离,教师可以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此外,每类游戏在玩法、挑战点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运动赛道侧重于幼儿的体能挑战与协作能力,小球轨道则更强调幼儿对物理原理的直观感知与精细操作,而纸箱撞击则注重幼儿的策略规划与团队对抗。尽管这些游戏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不同自主游戏之间既存在内在联系,又各具特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游戏的共性与差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以满足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引导幼儿克服困难,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