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中主备人的“六无六不”
在集体备课中,主备教师的三个必备动作一文中,我论述了主备人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教学阐释。
为更清晰的刻画主备教师的任务链条,我们可将上文中的观点,进一步凝炼为以下“六无六不”。
1. 无初备,不集备 ——准备充分
主备人或主备小组的深度思考,是集体智慧得以形成的基础。
因此,主备人或主备小组必须在集备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沟通,形成高质量初案(PPT、导学案、试题等),避免现场临时拼凑或低效阐述,浪费时间。
2. 无课标,不目标 ——目标定学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制定。
因此,备课的第一步是研读课标、教材,据此确定当堂目标,并将课标内容呈现在PPT目标页上方。
此时,对目标的合理叙写至关重要(如学习目标的叙写初探),主备人要说明确立每个目标的依据和表述方式。
3. 无问题,不教学 ——问题导学
当今,素养立意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面对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础。
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围绕目标达成,以“问题串”或“任务串”的形式驱动学生掌握、应用学科知识、技能、方法,杜绝“讲述式设计”。
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如“问题导学”新思——谈“问题串”的分类(一)),主备人要对如何、为何这样设计问题作详细阐释。
4. 无活动,不问题——互助促学
问题驱动必须落地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师生活动,否则,问题设计的再好,也难以落实为学生的学习动作。
因此,主备人在呈现问题设计的同时,必须明确说明学生将以何种活动形式(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操要领)来解决问题,并指明活动面向的学生层次,在复习教学中尽可能采取分层教学(如期末复习后段,再启复式分层教学的核心策略及几点感受)。
缺少活动设计的备课,只关注“怎么教”,却忽视“怎么学”。
5. 无评价,不活动——评价量学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主备人还要阐述如何在每个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
例如,可利用课堂量化积分、学生互评、成果展示、限时训练等形式,使学生在展示思维成果后,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定量或定性评价。
6. 无链接,不练习 ——训练固学
最后,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环节,主备人要精准对标学业评价要求,尽量链接期中、期末、中考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以巩固、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
在本环节,主备人应详细阐释选题原因、用题方法,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熟悉考情,提升答题能力(如新考向下如何“刷题”)。
在六无六不的加持下,主备人任务主线清晰,其他老师也可从这六个方面提出想法、进行修改,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都有了更明确的发力点。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联系电话:4007885161